技术文章

应规范有效地胸外心脏按压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09-18 16:33
当心跳停止后,应立即建立有效人工循环,最简单、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当胸外按压时,由于胸膜腔内压升高,在胸骨与脊柱间挤压心脏的机械效应和心脏的瓣膜系统(使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形成血流。换句话说,用胸外心脏按压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产生血流,使血液流经肺脏,配合人工呼吸,使氧合气体供应大脑及重要脏器,为细胞膜提供生成有效节律所需的部分能量。规范有效胸外心脏按压可基本满足心脑的血液供应,但是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些人的胸外心脏按压并不符合要求,根本无法建立有效循环,大大影响复苏效果。规范的胸外心脏按压为:①患者体位: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等平坦、坚实表面,头部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适当抬高患者下肢,以增强回心血流量。②施救人员体位:施救人员应仅靠于患者胸部一侧,以保证按压的作用力能够垂直作用于患者胸部。③按压方法:施救人员将左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处(患者两乳头连线与胸骨相交处),手掌根部与胸骨长轴平行,右手掌根部置于左手背部,两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保持两手根部平行及其手指伸直,使手指不接触患者胸壁。施救人员按压时上半身前倾,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两上肢肘部伸直(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凭借自身上半身的重量和肩背部肌肉的力量,有节奏地、垂直地向胸骨按压,压力以使胸骨下陷>5cm为宜,每次按压时掌根不得离开按压处。按压部位不当或用力过猛易引起胸骨骨折、气胸、血胸、肾裂伤、大动脉撕裂等严重并发症,故需特别注意。④每次按压后应完全解除压力,以往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研究发现按压频率较低会影响向前流动的血流量。按压频率至少为100次/分,研究表明如此快速按压频率可恒定提高冠脉灌注压。按压与抬举时间应为1:1。单人按压者更换频率:2分钟1人,且更换时间<5秒。⑤按压与通气比: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复苏,按压与通气比都为30:2,即每做30次心脏按压,进行口对口吹气2次。其目的在于每分钟提供更多次数的胸外按压,从而为重要器官提供有效的血流灌注,使颈总动脉血流量增加1倍,心输出量增加 20%,而且不影响氧合和酸碱平衡。持续5个周期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术或2分钟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术后应检查心电及脉搏1次。为增加按压效果,可同时按压腹部,以提高胸腔内压力。⑥建立有效通气后,不再遵循30:2的心脏按压与呼吸次数的法则,仍应持续以至少100次/分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通气次数为每分钟8~10次,每次通气维持1秒钟。⑦体外心脏按压有效指征为发绀明显减轻;瞳孔由大变小;按压时可触及大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于 60mmHg左右。 
有效的心脏按压可以使心脏排血量达到正常时的25―33%,达到维持生命的最基本要求。由于每次按压中断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新建立足够的主动脉和冠脉灌注压,因此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按压过程中断。 


关闭